徐鉉與宋人小篆的新標準
文章分類:北宋
一、從240年的《魏三體石經》到766年的《陽華巖銘》
唐以前的《石經》隻有兩種,一為東漢《熹平石經》,一為三國魏《正始石經》。《熹平石經》由於全部用隸書書寫,因此也稱《一體石經》。
三國魏齊王曹芳正始年間(240—249),在洛陽太學講堂西側,仿《熹平石經》,刻《尚書》《春秋》《左傳》等,世稱《正始石經》。由於古文經學抬頭,因此《正始石經》以古文、小篆、隸書三體書寫,因此又稱《魏三體石經》。
1957年,西安市出土《魏三體石經》殘石一枚,正面右下角刻有“始二年三”“第十七”等字,即正始二年(241)三月,這是唯一有明確紀年的《魏三體石經》刻石。“第十七”的意思當是表示第十七塊石經,因此我們推測《魏三體石經》在正始元年(240)就已經開始刻制瞭。
766年的瞿令問三體書《陽華巖銘》,最能說明《魏三體石經》是唐人小篆的標準。
永泰二年(766),元結撰《陽華巖銘》,由他的下屬江華縣令瞿令問書寫,刻在陽華巖下(在今湖南江華),文見《全唐文》卷三八二。元結在《陽華巖銘》中,明確地說,“俾依石經”。這是指瞿令問依據《魏正始三體石經》的體例,用三體書寫後面的三十五行銘文,即每字依次用古文、小篆、隸書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