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智慧:閔子騫孝賢天下,二十四孝圖排第三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野史春秋:霸主齊桓公的一場醋意盎然的戰爭
人物簡介:
閔子騫
閔子(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閔損,字子騫,尊稱閔子,世以字行。祖籍魯國,徒居宋國相邑。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為七十二賢之一。
閔子騫其父閔世恭,以啟蒙教書為生,後逢魯國“三桓弄權”,國政日非,遂舉傢遷居宋國相邑之東。
閔子為人所稱道,主要是他的孝,作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稱贊說:“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元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中,閔子騫排在第三,是中華民族先賢人物。
1074年,齊州太守李肅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蘇轍撰文、蘇軾書寫《齊州閔子祠記》的石碑,敘述瞭修建祠堂的經過。到明代,經歷城人劉敕發集,捐資重修瞭閔子騫墓和祠,並在殿後修起瞭“講學堂”的東西廂房“齋”和“蘆花館”。
論語中閔子騫經典句子賞析:
1、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