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和之的《唐風圖》:難得的讀《詩》體驗
文章分類:南宋
馬和之,南宋時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活躍於高宗時期公元12世紀),高宗紹興中進士,官至工部侍郎,擅人物、山水。人物師法吳道子、李公麟,仿“吳裝”創用柳葉描一作馬蝗描),因其繪畫風格與唐代吳道子相仿,時有“小吳生”之譽。
馬和之的《唐風圖》卷,取材於《詩經》毛氏傳本,書畫《毛詩·唐風》12篇,文圖相輔,先文後圖,共12段。12幅圖分別描繪瞭《詩經·唐風》中《蟋蟀》《山有樞》《揚之水》《椒聊》《綢繆》《杕杜》《羔裘》《鴇羽》《無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十二章。《唐風》中的“唐”是指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封國,統治區域在今太原南的汾水河流域一帶,後來叔虞的兒子將國號更改為晉。《唐風》就是采集於此地的民謠詩歌,反映瞭當時晉國的社會民生。
本來《唐風》中的詩歌是很難理解的,但馬和之的《唐風圖》卻用生動的藝術形象給予瞭豐富的詮釋。其構圖洗練,沒有復雜情節,沒有繁多形象,取景隻有近景或中景,遠景代以空白,或隻畫人物,刪去環境,盡可能通過環境描寫形成情調。畫面的構思、意境、造型實為難得,從文學素養、歷史知識、技法創新等方面,都能體現作者之新意。
《唐風圖》現存有三本,分別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其中,業內普遍認為以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南宋馬和之版最為出色。此畫全卷筆墨精煉,線條流暢多變,設色淡雅,楷法工整勁健。且後有乾隆行書跋,明張醜《清河書畫舫》、清《石渠寶笈·續編》等書著錄。曾經南宋曾覿、明韓世能、項元汴,清耿昭忠、索額圖、清內府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