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傑冠冕少年王勃 卻因玩笑遭遇人生打擊
一
如果一個時代能夠激發青年人的理想,那麼,這個時代是有前途的。
西漢開創瞭一個時代。賈誼熱情地投入到這個時代當中,暢想未來,批評時政,反思歷史,青年人的理想,讀書人的理性,在他身上充分結合,煥發出一個時代的生命火花。雖然他的一生並不得意,被壓抑,遭貶謫,壯志未酬身先死,但他在漢代歷史上始終是一個精神的象征,占有不可取代的位置。
在唐代的歷史上,“四傑”也是這樣一個象征,而王勃可謂“四傑之冠冕”。他的人生雖然短暫,但他的經歷相當復雜,他的學識淵博,思想深沉,在文學和各個方面的創造性,對那個時代產生瞭相當深遠的沖擊力。
王勃出生於一個儒學世傢。東晉南遷時,他的祖先也曾徙居於南方,劉宋時期,又返回北方,定居在山西。當時的北方,正在經歷民族融合、文化雜糅的復雜矛盾,漢族的傳統文化和儒學,如同殘灰中的火星,頑強地保存和延續著些許馀溫,等待著復蘇的機會。王勃的祖先就堅持用儒傢的思想和學術,在慘淡的歷史時期,為傢族培育一條文化的根系。王勃的祖父名王通,是隋朝時期著名的河汾大儒,影響極大,他便是這條根系上結出的碩果。
王通對儒學的研究,和其他人不同。當時著名的儒學傢都以研讀和註疏儒傢經典為務,屬於傳統的“經學”范疇。王通則是立足於儒傢的精神和義理,思考幾百年來的歷史變遷,批評現實政治的得失,把儒學的精華從經典中開發成一股活的力量,照向現實和將來。為此,他曾用自己平生所學,向隋文帝上《太平十二策》。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天不厭戰,禍難未已,哪有“太平”可言?可是王通卻明確地提出“太平”是可以造就的,這個眼光和氣度,非常人所有。隋文帝楊堅對王通的上書置之不理,王通就效法孔子,返回鄉裡,開門講學。他的學生名單裡,赫然有房玄齡、杜如晦這樣的人物。甚至魏?,也曾受過王通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