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歷皇帝為何要找張居正秋後算帳?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大話宣德爐(之一) | 宣德皇帝朱瞻基
萬歷皇帝是在隆慶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五日上午十一時舉行的登基大典。到瞭下午三時,便有一道中旨傳到內閣:免去孟沖司禮監掌印之職,馮保接任。
什麼叫中旨呢?就是不經過內閣討論,徑由皇帝直接發佈的聖諭。明代的聖旨頒佈,有極為嚴格的規定。大凡朝臣呈給皇上的奏疏,需要給予回復的,先交皇上讀過,然後再轉至內閣。閣臣提出批復的建議,另抄在一張紙上,是為批黃,亦叫擬旨。批黃送呈大內司禮監。司禮監的秉筆太監再根據皇上的意見抄錄成文,是為批。這種批有的完全照抄內閣的擬旨,有的略加改動。如果皇上不同意內閣的擬旨,就發回內閣重擬。有時候,為瞭一道批復,奏疏會在內閣與司禮監之間來回遊行好多次,以期最後達到統一。
但是,朱翊鈞登基後的第一道聖旨便繞開瞭內閣。高拱立刻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不僅涉及到違背公文制度的祖制問題,更是皇權對相權的輕視和忽略。何況走馬上任的馮保又是高拱的宿敵。據說,當傳旨太監讀罷聖諭,高拱一怒之下,將黃綾聖旨摜到地上。傳旨太監嚇得臉色都變瞭,咕噥一句:“這可是聖旨啊!”高拱厲聲斥道:“什麼聖旨,10歲孩子懂得什麼,還不是你們這幫太監鼓搗出來的,遲早要把你們都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