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和袁崇煥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 為什麼卻死在當權者手裡?
天妒英才、可悲可嘆,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他們才能出眾,但卻不得善終,嶽飛、袁崇煥就是典型的例子。嶽飛是宋朝著名的抗金將領,可以說,宋朝江上得以保全,嶽飛功高至偉,但嶽飛不但沒有裂土封侯,反而慘死獄中。眾所周知,罪名是“莫須有”。袁崇煥的命運與之頗為相似。為保大明江山,袁崇煥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後金的努爾哈赤拿他沒辦法,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也不是他戰場上的對手。可袁崇煥還是死瞭,不是死在戰場,而是菜市場,千刀萬剮,罪名是“通敵賣國”。
後世之今日,我們知道這是千古奇冤,兩位大英雄蒙受瞭多大的委屈。然而從客觀的角度來說,二位英雄慘遭橫禍也並非是沒由來的。他們忠君報國,一片丹心可昭日月,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本領是歷史的見證、不可置疑,但是他們卻犯瞭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本事太大、能力太強!
嶽飛的死因好像一直都是歸結在秦檜頭上的,但是從歷史上來看,秦檜雖然位高權重,但一直都沒有達到“權傾朝野”的地步,他不過是個善於讒言觀色、逢迎拍馬的小角色罷瞭。殺嶽飛的不是秦檜,而是宋高宗趙構。宋朝自建國以來,一直就沒有實現大一統的局面,時至南宋時期,趙氏天下更是失去瞭半壁江山。宋高宗一心想收復河山,嶽飛的出現讓他看到瞭希望,但隨著嶽飛實力漸漸壯大,宋高宗卻感受到瞭威脅。不然,當嶽飛進軍朱仙鎮的時候,他為何一日之內連下十二道金牌呢?而嶽飛在為臣之道方面也顯得太過魯莽。所謂伴君如伴虎,身為臣子的,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掉瞭腦袋,但嶽飛手握重兵,卻不知道韜光隱晦,不但在朝堂之上大議朝政,而且還在“立儲”這樣的頭等大事上又大談自己的看法。如此鋒芒,當然會使得宋高宗倍感壓力,於是“攘外必先安內”,嶽飛就成瞭宋高宗的要鏟除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