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點茶,為什麼老百姓茶匙用老竹根,宋徽宗用黃金?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宋之韻:曠世奇才蘇東坡
封面新聞記者張路延
鄭培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1949年初,他剛出生不久,一傢人準備乘坐太平輪,買好瞭船票,不料尚在襁褓之中的他吐奶,坐船要花3、4天時間,恰巧航空公司有人退票,母親就帶著他坐飛機,逃過一劫。
18歲的堂哥,帶著他傢細軟照常上瞭遊輪,卻因太平輪相撞那次意外,葬身大海,時隔數十年,說起太平輪舊事,堂哥的離去,仍然讓他嘆息不已。
1970年,他去美國,師投史景遷門下,成為史景遷的第一個博士生。
在鄭培凱的回憶中,史景遷對學生很平等,可以直呼其名,在學術研究上,也尊重彼此的獨立性,“他沒有門派觀念,覺得你需要繼承我的學術,他會問你喜歡什麼,你不懂的,他也樂意幫助你,文章也幫你改。”
博士論文時,史景遷請餘英時做他論文的評審委員,如此一來,他和餘英時也有瞭交集。
鄭培凱說,餘英時讓他意識到,學術研究不隻是概念,而是活生生的真實,我們要研究探討的歷史,是“活在其中”的歷史,是人們真實生活的歷史。
這種觀念,也滲透在他往後的研究中,無論茶、昆曲、陶瓷、園林等,他都做出瞭實打實的研究成果。9月4日,在方所成都店“唐宋茶道與中日傳承”講座前,他接受瞭封面新聞的專訪,談瞭談他眼中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