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拒絕兩次改進軍備的機會,埋下晚清政府對外屢戰屢敗的禍根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大清第一貪和珅放到現在能和許傢印的財富相比嗎?
說到晚清政府對外戰爭失敗,很多人感嘆大刀長矛怎麼比得過人傢的堅船利炮?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清王朝的一部分官僚開始認識到西方堅船利炮的威力。進行瞭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其實早在這場運動前100年的乾隆時期,清政府就有兩次引進西方先進武器裝備和軍事訓練理念的機會,卻都被文治武功兼修的乾隆大帝給浪費瞭。
第一次是清緬戰爭。1762年緬甸入侵雲南普洱地區,清軍打響自衛反擊戰為開端,以1769年雙方簽訂停戰合約收場。這場戰爭清軍四攻緬甸,四位主帥皆死於戰事,兵員傷亡數萬,耗銀1100萬兩;四次進攻都遭到失敗。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在晚年也承認,“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征緬這樁不算成功。”為什麼這次戰爭打得這麼艱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