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詩詞背後的故事:納蘭性德與康熙爭風吃醋?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雍正皇帝有4個兒子,為何不是老三,而是傳位給瞭乾隆?
納蘭性德的“人生若隻如初見”、“我是人間惆悵客”、“當時隻道是尋常”等名句膾炙人口,而他也以乾隆欽定的“賈寶玉”、梁啟超盛贊的“清初第一才士”、“蘭迷”們鐘愛的容若公子為人熟知。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楊雨依4月在《百傢講壇》主講“納蘭心事有誰知”系列節目修訂的新書《我是人間惆悵客:聽楊雨講納蘭》,本周由中華書局出版。書中對一些熱點問題,比如納蘭性德是不是“賈寶玉”的原型,納蘭和康熙是不是“情敵”關系進行瞭解讀,此外,除瞭對納蘭詞進行瞭細膩分析,還拓展瞭以納蘭為中心的復雜關系、歷史背景。楊雨在書中表示,宋詞幾乎成瞭後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然而,在清代詞史上,卻有一位頗富傳奇色彩的詞人橫空出世。他的小詞被認為深得唐、宋小令之神韻。這就是清代初年的著名才子納蘭性德。圍繞納蘭性德有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比如人們認為他與小說《紅樓夢》有著密切的關系,據說乾隆一口氣讀完《紅樓夢》之後,說這寫的是納蘭傢的事。而《紅樓夢》男主人公賈寶玉的原型,就被認為是納蘭明珠的長子納蘭性德。楊雨認為,《紅樓夢》畢竟隻是一部小說,而小說的人物、情節都是允許合理虛構的。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僅憑感覺斷言:賈寶玉傢裡的那些事兒,就是納蘭他們傢的事兒。不過,賈寶玉確實在很多方面特別像納蘭。比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最後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現實中的納蘭性德在經歷過人世間的種種悲劇之後,自號“楞伽山人”,無疑也顯示出他的內心對紅塵俗世的厭倦與迷茫,企圖擺脫現實中種種虛幻現象的束縛,達到心靈的明澈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