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走瞭和韓信一樣的路,鞠躬盡瘁,為什麼卻沒有成功?
諸葛亮走瞭和韓信一樣的路,鞠躬盡瘁,為什麼卻沒有成功?
長空星照
諸葛亮和韓信都是古代優秀的軍事傢,他們倆的“北伐”幾乎走的是同一條路線,都是出漢中,渡陳倉,兵指長安,目的地中原。然而,諸葛亮在有前人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卻沒有收到韓信一樣的戰果。應該說,戰前的準備、發起戰爭的突然性、敵對雙方的優劣,戰場上的指揮決策權,諸葛亮和韓信所處的情況差不多,但是,兩人的戰果卻是大相逕庭,是什麼樣原因造成這樣的結局呢?
兩人的對手不同
韓信是劉邦築壇拜將所封的大將軍,也就是說,他所統領的軍隊是劉邦的漢傢軍,他的敵對最高統帥應該是項羽,對陣的領兵將領是章邯。章邯曾經是一員有名的戰將,他率領著一支剛剛得到赦免的由驪山徒役組成的軍隊,很快就打敗瞭陳勝、項梁和魏王咎。後來失敗,除瞭項羽這個對手過於強大,也與趙高斷瞭他的後援有關。項羽就不用說瞭,兩軍對壘還沒人是他的對手,包括韓信。但是,項羽政治上和軍事上都犯瞭一個大錯誤。政治上,項羽進行瞭分封,讓諸侯國的君主各自成王,否定瞭秦始皇所實行的中央集權制。他雖然自己稱之為西楚霸王,也就是王上之王,但人傢各自的諸侯國相對來說都是獨立的。這和後來劉邦的諸侯國不同,漢初的王國行政長官是朝廷派遣的。所以,他這個霸王不過是一個盟主,你強大,人傢和你結盟,他人強大瞭,人傢就和他人結盟。在這種情況下,他封在秦地的三個王是三個獨立體,韓信打擊章邯,並不幹司馬欣和董翳什麼事情,這讓韓信很快把他們各個擊破。軍事上,項羽並沒有把劉邦當成最主要的敵人。這個時候的項羽,還在征討齊國的反叛,張良告訴他,劉邦隻是要得到漢中之地,沒有更大的奢望,項羽也就信瞭。等到韓信占有瞭三秦,項羽還在齊地作戰,直到楚國的都城彭城丟失瞭,項羽才不得不回來救援。這個時候,項羽雖然一戰就奪回瞭彭城,但他已經失去瞭戰略上的主動權。韓信的成功,正在於項羽失去瞭打敗劉邦的最佳時機和作戰的最佳地域三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