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孔融之死是自作的?
文章分類:東漢
你也會想看的:三國第一美女不是貂蟬,而是讓曹操父子都眼紅的此人
說到孝,從古至今代有楷模,比如收進小學語文課本裡的《孔融讓梨》,就為我們塑造瞭一個孝長愛親的少年道德模范形象。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天才少年,他的結局卻出人意料。
孔融讓梨的故事最早應見《續漢書》。讓梨之後的孔融,又幹瞭幾件露臉事,又為他增分不少:
13歲時,孔融的父親逝世,他“哀悴過毀,扶而後起”,他哀痛得差點掛瞭,走路都要人扶,因此再度入選年度孝順楷模。
16歲時,他哥哥的一個朋友因罪被通緝,投奔孔傢,孔褒不在,孔融自作主張地收留瞭那個名叫張儉的通緝犯。事情敗露後,兄弟二人和孔媽媽“一門爭死”,結果,朝廷隻治瞭他哥哥孔褒的罪。哥哥的死,又一次成就瞭孔融。《後漢書·孔融傳》總結說,“融由是顯名”。
可是,成名成年後的孔融卻變得豪放不羈,經常做出一些離經叛道的事。有瞭榮譽的光環,權力地位也隨後趕到——孔融成瞭諸侯們的搶手貨,大傢紛紛向他招手,他都拒絕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