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與中國國貨銀行的始終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民國時期緣起於抵制洋貨而生的國貨銀行曾火爆一時,然好景不長,很快就慘淡下來,這究竟為何?它的掌門人孔祥熙在這一過程中又是如何把持和操控的?這其中到底發生瞭哪些事件?
國貨銀行的籌辦
中國國貨銀行,究其名字而言,自然與國貨運動有關。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飽受帝國主義侵略的形勢下,國貨銀行在國內各界民眾各種抵制外貨運動背景下,應運而生。1929年11月15日中國國貨銀行在上海正式開始營業,而其籌建芻議則可追溯至濟南“五三慘案”。1928年5月3日,日軍為阻撓國民政府二次北伐,在濟南制造慘案。“五三慘案”發生後,國內群情激憤,抵制日貨運動空前高漲。國人在對慘案深感悲憤之時,亦感到國傢力量的孱弱,經濟的落後。因此民眾抵制外貨運動與振興民族工業、支持國貨發展逐漸結合在一起。
當時輿論界反映民聲的重要媒體《申報》,對“五三慘案”進程及各地抵制日貨運動進行瞭持續報道。創設國貨銀行,提倡國貨,發展經濟的想法即在此期間提出。1928年5月15日在當時的首都南京舉行“五三慘案”的紀念活動中,國府委員譚延闓指出北伐要繼續,同時也要謀求經濟的發展。另一位委員宋淵源則在演說中明確提出創設國貨銀行,支持國貨,發展經濟。宋還提出瞭初步計劃:“……以國民全體不分性別,每人至少認股一元,故資本最低額為四萬萬元。首都設總行,省設支行,縣設分行。總支行各設董事會,用選舉制,所收股金,總行支行分行,各存三分之一,總行得酌量發行鈔票。”盡管這一設想有些不切實際,但它清晰地表達出瞭國人試圖通過創辦國貨銀行,支持國貨,發展經濟,提升國傢力量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