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都是一件比較浩大的工程,看三國裡面,為什麼董卓、曹操說遷都就遷都?
文章分類:東漢
你也會想看的:失敗總是有原因,說說袁紹的戰略錯誤
董卓和曹操遷都的事面臨的情況不同,不能比。
董卓遷都動機主要是為瞭避開反董聯軍攻勢。雖然雒陽周邊有八關便於防守,但是戰略空間略顯不足,按照後來孫堅入雒陽的記載,孫堅在陽人聚一戰後,很快就推進到雒陽城外瞭,可以說,孫堅兩戰入雒陽。
雒陽八關:函谷、廣城、伊闕、大谷、轘轅、旋門、小平津、孟津。
董卓早先將皇帝轉移之西京長安,然後在三輔沿線佈防,史書上雖然沒有明說孫堅西進的過程,從范書《董卓傳》看,孫堅還是推進到瞭新安、澠池一帶。
孫)堅乃埽除宗廟,平塞諸陵,分兵出函谷關,至新安、黽池間,以截董)卓後。
後來是豫州被占,二袁反目,孫堅才撤兵,以地圖上看,孫堅西進入長安的可能性也不是很高,長安的一帶的戰略空間很大,董卓軍防守反擊更容易操作。
其次,長安距離涼州也較近,董卓也善於團結涼州、關中人,從董卓掌控朝廷的角度看,選擇長安,是利於自己掌權的選擇。
當然,董卓之亂的禍源就是董卓亂政,東漢在雒陽建國百餘年,東都雒陽的繁華可想而知,為瞭董卓的私欲,百姓被迫接受遷都不遷都去長安,要麼死,要麼逃亡其他地方),遭受劫難,不能不說,這是一場人間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