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光背沒用:白居易用瞭15次的“瑟瑟”,北大教授也理解錯
文章分類:唐朝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遍尋《全唐詩》,“瑟瑟”這個其他唐朝詩人罕用的形容詞,白居易就用瞭 15 次,占瞭總使用次數的 1/5,形成瞭他獨特的“瑟瑟體”,這可能跟他傳說中的“胡人血統“不無關系。而“瑟瑟”的真實所指,是一個跨越古今的文學之謎。
《說文解字》曰:瑟,古代一種弦樂。後來用“瑟瑟”指風聲或其他輕微聲音,如三國時劉楨有詩雲,“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再後來,“瑟瑟”又被用來形容顫抖。那麼,“半江瑟瑟”是說江水響呢還是江水抖呢?
江水抖,感覺不靠譜。既然江流有聲,又怎能隻有半條江出聲,半條江沉默還發紅?北京大學許淵沖教授將“半江瑟瑟半江紅”翻譯為“Half of its waves turn red and the other half shiver顫抖)”,回譯成中文就是“半江紅來半江抖”,讀著也讓人不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