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心亭與辛棄疾:欄桿拍遍真個無人懂?
文章分類:南宋
文/子曰少懷首發於:八卦歷史課)
淳熙元年1174),辛棄疾三十五歲,在建康南京)做一個小小的江東安撫司參議官。十二年前,他帶著五十多人闖進金軍大營,抓住瞭叛徒張安國後返宋獻俘。完成瞭這次壯舉後,作為“歸正人”的他,便毫無意外地被冷落瞭。
十年間,辛棄疾輾轉於簽判、通判、司農寺主簿等“卑職”。他不是沒有努力過,奏進《美芹十論》,作《九議》上虞允文等等,然而,由於時機錯過、身份尷尬等原因,始終讓他無所伸展。好不容易在知滁州任上1172-1173年)做出瞭一些成績,又因為大病一場而罷,真是倒黴到傢瞭。
1174這一年的春天,養瞭一個冬天才病愈的辛棄疾,來到南京任職。六朝古都,千古興亡事,總是讓人別生感慨。有一天,辛棄疾登上賞心亭位於今秦淮區水西門廣場西側),遙望江北,憑高目斷,不禁悲恨交加,寫下瞭一首雄詞《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瞭,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唐朝詩人李賀曾有詩雲:“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辛棄疾“把吳鉤看瞭”的用意很明顯,就是要收復失地。然而此時的南宋,在宋孝宗繼位之初傾全國之力進行的隆興北伐經歷瞭慘敗以後,收復失地就成為瞭一場曠日持久的迷夢,宋朝的君臣在恢復的宏圖大志和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中反復著,焦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