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黜無悔解讀范仲淹憂樂觀,體制內老司機告訴您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看看宋欽宗身邊的文官武將 徽欽二帝被俘是必然結局
范仲淹入仕後,開始實施他“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追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遠”,范公常以此自勉。他一生宦海沉浮,但“持一節而自信,歷三黜而無悔”,憂國憂民之心始終不渝。
天聖六年,范仲淹初任京官,天生七年冬至,垂簾聽政的劉太後準備在冬至接受上壽朝拜大禮,屆時將有宋仁宗率文武百官為其祝壽。當時滿朝文武,莫有敢言者。唯職卑言輕的范仲淹挺身而出,上疏極言不可,他說:“天子有事親之道,無為臣之禮;有南面之位,無北面之儀”,他認為宋仁宗與百官同列而朝,“虧君禮,損之威,不可為後世法”,並請求太後還政於仁宗。他的言論觸怒瞭頗有野心效法武則天的劉太後,她將范仲淹逐出朝廷,貶為河中通判府。此為一黜。
但范公不以個人沉浮得失而悲歡,他想到的是“鵬鷦共適逍遙理,誰復人間問不平”,他不想做明哲保身不負責任的“循吏”,而是要“發必危言,言必危行”,以“致君於無過,致民於無怨”,使“政教不墜,禍患不起,太平之下,浩然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