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19歲坐擁江東,被稱“神武”,為何後世子孫大都早逝,不能固守領土?
文章分類:孫吳
你也會想看的:愛頂牛的孫權,碰上比驢還倔的大臣
孫權,是三國時期比較傳奇的人物。他創造過輝煌,也經歷過低谷:曾以數萬之眾破曹操於赤壁,但其十萬雄師也曾被八百士卒所吞沒;在其執政期間歷次防禦戰中幾無敗績,但數次北伐其功績卻乏善可陳;他曾在關雲長“威震華夏”時兵不血刃徑取荊州,也曾在大破蜀軍後主動向劉備送和書。他像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政治傢的幾種特征同時在他身上體現。
相對於同時期的對手曹操、劉備,孫權是幸運的。他19歲時即從其兄孫策的手中繼承瞭江東大片領土,而曹操卻直至54歲時才碾壓群雄統一北方,劉備59歲時才僥幸占領漢中成就漢室基業。可以說,孫權的早期基礎是整個三國時期最為優越的。
但孫權的成功不僅取決於其豐厚的傢底,也依賴於孫權自身的努力——就如其大臣趙咨所說的那樣:“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陣,是其明也;獲於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江虎視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但就是這聰明、仁智、雄略之主晚年卻犯瞭一個致命的錯誤,並為東吳的滅亡埋下瞭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