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霸業系列之與晉文公對比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是誰傳位給晉襄公的?他是如何當上國君的?
《孟子·公孫醜》上說:“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他認為依靠武力並憑借著仁義之道的諸侯可以成為霸主,這樣的霸主必定產生於大國。這所謂的大國並非僅就國土而言,更包含富強之意。而縱觀春秋霸主的情況也確實如此,每一位霸主都毫無例外地是以其強盛國力為後盾的。齊、晉兩國更是如此。
作為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的爭霸戰略體現在一個“德”上。齊桓公的修“德”戰略,有以下四點內容:安民、尊王、親鄰、攘夷。

民為國本,所以齊桓公把安民作為瞭他爭霸戰略的基礎。桓公剛繼位,就向管仲請教“聖王之治天下”的安民大計。管仲提出“定民之居”和“成民之事”兩項措施。
尊王是整個春秋各諸侯爭霸的必用手段,春秋霸主們所舉的旗幟上都寫著“尊王攘夷”,即使是最顯赫的霸主也沒有取周天子而代之的“非分”之想。因為春秋時雖然周天子失去瞭往日的威風和尊貴,但天子的名號尚存,傳統勢力和政治影響很大,天子仍是天下共主,打起瞭尊王的旗號就為自己的爭霸扯上瞭最有利的政治大旗。同樣地,齊桓公把尊王作為瞭他政治戰略的核心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