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青天老爺包拯為何一生鮮有朋友?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宋仁宗去世以後,遼國皇帝真的痛哭流涕嗎?
包拯在大傢心目中的形象一直都是鐵面無私,剛正不阿。但是大傢不知道的是,在包拯的一生當中朋友很少。為什麼沒有人喜歡與一代名臣包拯交朋友呢?
王安石和包拯一同受過歐陽修的薦舉,還曾是上下級,多少總有過從,但整部《臨川集》,竟無一字提及包拯。讀包拯事跡,總有個疑惑:就是是他為什麼鮮有朋友。史書裡記他平生不寫私人信件,沒什麼朋友,與親戚也不往來。他流傳下來的文字,隻有早年的一首短詩和晚年的一篇傢訓,其餘全是奏議。
包公的人格很瞭不起,是剛嚴的典范,政治上所有言行皆出公心,私德也修飭得一無破綻,裡裡外外立於不敗之地。但從常識可知,人是不可能這樣完美的。歐陽修疏論包拯之接受三司使的任命中說道:“心中藏於中,而人所不見;跡者示於外,而天下共瞻。”他是說人心隔肚皮,評價一個人,可信賴的還是他的作為。不過,如果得不到情感的線索,一個人的作為,或為迷霧所隱,或為光芒所掩,也會含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