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無大將,也怪諸葛亮?
文章分類:蜀漢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個典故出自《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三回,一般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嘲笑蜀國後期無大將,必須使用廖化這樣平庸無能的人做先鋒。比喻沒有傑出人才,平庸者也僥幸成名。這個解釋實際上是對廖化的誤解,廖化並非無能之輩,縱觀其整個軍事生涯,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第二種解釋相對就比較客觀,指的是當時蜀漢政權中能征善戰的將領大都亡故,無人可用,隻能讓年近八十的老將廖化做先鋒。這兩種解釋雖有所差別,但都反映瞭一個問題,即蜀漢政權後期人才嚴重匱乏。
是什麼原因導致瞭蜀漢政權後期的人才匱乏?很多人把矛頭指向諸葛亮。諸葛亮從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永安托孤開始成為蜀漢政權的實際決策者到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病逝於五丈原,執掌最高權柄共十二年。在這一時期,諸葛亮確實親歷親為,史書上記載“正事無巨細,咸決於亮”,包括南征蠻夷,北伐曹魏,也是諸葛亮親自率軍作戰。但這是否就能說明諸葛亮不重視人才的培養和提拔?答案當然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