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6年前的昨天,蘇軾的鬱悶造就瞭《寒食帖》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發動陳橋兵變後的趙匡胤,做瞭四件事情就讓天下歸心
知止而能定,
定而後能靜,
靜而後能慮,
慮而後能得,
書房和傢作為工作一天之後聚神,
內觀和內修之所,應宜清雅,戒奢豪,
讓自己身心能徹底放鬆,
止,而後方能觀。
歡迎關註最美文房,美得讓你窒息!
又是一年寒食節,不知不覺憶起瞭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寫的“寒食帖”。“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唐代詩人盧象這首《寒食》詩,所言即是寒食節的來歷。元豐五年的這一天,因“烏臺詩案”而被貶的蘇東坡,鬱悶地寫下瞭曠世神品《寒食帖》,被稱為“天下三大行書”之一,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
我國好多地區,清明節前一天仍保留著寒食節傳統。
《荊楚歲時記》稱:“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寒食節的起源,據說是與春秋的晉國公子重耳的臣屬介子推有關。重耳流亡國外十餘年,介子推護駕有功,當重耳返回故國即位,介子推卻躲入深山,避官上位。重耳以放火燒山企圖逼出介子推,不料山火卻將介子推燒死瞭。為瞭紀念介子推淡泊名利的高風亮節,民間便有時日禁火之舉。在古代寒食禁火,隻能吃冷食,傢傢戶戶在節前就紛紛制作甜幹餅、鍋攤餅、冷粥以便下咽充饑,寒食節裡街上賣幹餅的小販特別多。有詩雲:“草色引開盤馬地,蕭聲催暖賣餳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