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時期的遷都之爭與宋子文
文 / 楊天石
宋子文
遷都之爭
遷都之爭是北伐時期國民黨左派和蔣介石矛盾公開化的重要標志。國民黨左派堅持遷都武漢,而蔣介石則主張暫駐南昌,雙方尖銳對立,最終蔣介石同意遷都武漢,爭執以國民黨左派的勝利而告一段落。蔣介石不是一個輕易改變己見的人,他之所以同意遷都武漢,有其不得已的多方面的原因。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宋子文站在國民黨左派方面,以財政壓力迫使蔣介石就范。關於此,迄今史學界尚未有人論及,有闡微發幽之必要。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
將國民政府由廣州遷都武漢,本來是蔣介石的要求。一九二六年九月九日,武昌尚未攻克,蔣介石就致電留守廣州的張靜江與譚延闓,內稱:“武昌克後,中正即須入贛督戰,武漢為政治中心,務請政府常務委員先來主持一切,應付大局,否則遷延日久,政治恐受影響。”十八日再電張、譚,聲稱:“中正離鄂以後,武漢政治恐不易辦,非由政府委員及中央委員先來數人,其權恐不能操之中央。”蔣介石和唐生智當時正在鬧矛盾,對唐生智掌握湖北不放心,因此企圖以黨和政府的力量控制唐生智。同年十月中旬,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中央及各省區聯席會議,討論蔣介石的要求。會議認為,當時的主要工作在鞏固各省基礎,這種工作以首先由廣東省實施最為適宜,一致決定,國民政府仍暫設廣州。會後,蔣介石繼續提出,即使國民政府不遷,也要將中央黨部搬到湖北來。十一月,廣東國民政府決定接受蔣介石的全部要求。當月十六日,國民政府顧問鮑羅廷偕司法部長徐謙、財政部長宋子文、交通部長孫科、外交部長陳友仁等啟程北上,籌備遷都。十二月十日,先期到達武漢的孫科、徐謙、蔣作賓、柏文蔚、吳玉章、宋慶齡、陳友仁、王法勤等人舉行談話會,決定接受鮑羅廷建議,在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會議未遷到武昌之前,由部分中央執行委員和國民政府委員組成臨時聯席會議,執行最高職權,以徐謙為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