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緣何決定復興白鹿洞書院?
文章分類:南宋
/白鹿洞書院春風樓前的朱熹銅像,相傳春風樓是朱熹在白鹿洞書院時的住所
文 |詹茜卉
進入白鹿洞書院正門後見到的第四個院落是紫陽書院,在花崗巖門樓上,有學者馮友蘭題寫的“紫陽書院”匾額。紫陽是朱熹的別號,白鹿洞書院能夠名揚海內外,首功在他。值得一提的是,將《論語》《孟子》《中庸》《大學》合編為“四書”,正是朱熹在為白鹿洞書院編教材時完成的。胡適曾在《廬山遊記》中寫道:“白鹿洞代表中國近代七百年的宋學大趨勢。”
北宋初年的白鹿洞書院還有幾百名學生。但在太平興國三年978),時任白鹿洞主的明起將南唐廬山國學留下的幾十頃田交公,謀瞭蔡州褒信縣主簿的職位,書院因失瞭經濟來源開始沒落,終成廬山腳下的一處荒墟。南宋淳熙六年1179),49歲的朱熹知南康軍今九江市星子縣),到任後立馬張榜、行牒,征詢陶淵明、白鹿洞學館等遺事往跡。同年秋天,朱熹探訪瞭白鹿洞書院遺址,那裡早已瓦礫榛荊、茂草叢生,而同在廬山的佛寺、道觀卻完好無損。朱熹深受觸動,決定興復白鹿洞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