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倫敦蒙難:孫中山的政治智慧你不服不行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歷史上的吳佩孚是怎麼死的?
成大事者,必為非常之人;而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舉。
此般道理,亙古至今,從未有變。
近來讀民國文人筆記,其中有對1896年孫中山倫敦蒙難之事,所詳盡記載者。
細節之處,多不為近人所知,頗有趣味。
而藏在細節背後,是孫中山與眾不同的政治智慧。
仔細去揣摩一下,就大概會明白:
當年一起革命的人那麼多,為什麼最終隻有他成瞭國父。
1、倫敦蒙難之概述
1895年孫中山組織的廣州起義失敗,晚清將孫中山列為通緝要犯,開出賞銀1000兩。
孫中山遂於1896年10月流亡至倫敦。
投奔他當年在香港學醫的老師康德黎,康安排他住在寓所附近的葛蘭旅館。
孫中山自以為遠渡重洋,一時人身安全可得保障。
殊不知,清廷駐英倫敦大臣龔照璦,早已經安排人盯哨多日。
10月11曰上午,孫從旅館出來徒步到康德黎傢,途中遇3名國人自稱老鄉,與其搭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