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名譽而死?揭秘屈原自溺汨羅江真實原因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三晉史話:紙上談兵的趙括
一年一度是端午是中國傳統節日,其目的是人們紀念屈原這位古賢聖人。傳聞屈原進諫不成後被流放,出國滅亡之際自投身於汨羅江。而人們為使這位聖人的屍體得以保全便在岸邊敲鑼打鼓,並且往水裡扔粽子以使魚兒們吃飽喝足不至於撕咬屈原的身體。自此吃粽子便是端午節的一大習俗。
網絡配圖
說到屈原,既然君主不采納建議,那麼他總會自食其果,又何須落得個自盡的下場?若說其以死明志又似乎太玄幻與極端。況且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傢爭鳴,屈原當可另尋一位明君一展宏圖。如此說來,屈原又為何要自溺呢?
首先來說屈原身世。《離騷》開篇“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餘於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寫明屈原身屬楚國之系,承襲高陽帝一脈,誕生於貴族世傢。所以就算身份隻是出國大臣,其靈魂也是楚國王族之人。其他臣子當可投奔他人而屈原卻是無法割舍這份血脈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