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飯局上也有人打包嗎?當然有,司馬光主張少點菜多打包!
文章分類:北宋
司馬光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傢和史學傢,他主持編撰zhuàn)的《資治通鑒》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書之一。今天,是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逝世紀念日,小編發一篇關於司馬光的文章,紀念一下這位宋朝的史學傢。其實,司馬光不僅僅是史學傢,他也是政治傢。他在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和宋哲宗等四個皇帝手下做過官,堪稱四朝元老。他還花瞭小半生時間編寫一部規模龐大並且非常嚴謹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為傳統史學開創瞭偉大的奠基性工作,功勛卓著,光耀千古。
蘇東坡寫過一首長詩,裡面有這麼四句:“君來坐樹下,飽食攜其餘。歸舍遺兒子,懷抱不可虛。”這四句詩寫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飯飽,還剩下一些飯菜,扔瞭可惜,有個哥們兒拾掇拾掇裝起來,帶回傢給小孩吃。
宋朝飯局上也有人打包嗎?當然有,司馬光就是一個例子。
司馬光晚年在洛陽定居,請朋友們吃飯,酒不過三巡,菜不過五味,要是不盡興,酒可以再來一壺,菜是堅決不再上。他給這種摳門兒飯局取瞭個名字,叫“真率會”,意思是朋友相見應該真實、坦率、有什麼就是什麼,隻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別動不動就點燕鮑翅、灌人頭馬,在哥們兒面前還裝土豪,惡俗透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