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吊打明軍,可怎麼見到清軍就一敗塗地!
文章分類:明朝
李自成公元1606—1645年),陜西米脂人,系曾建立西夏王朝的黨項族後裔。童年傢貧,曾為地主放過羊,吃盡瞭生活之苦。明末陜北連年旱荒,農民紛起暴動。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21歲的李自成投米脂縣銀川驛當驛卒。
崇禎三年,朝廷為節省開支整頓驛站,裁撤數萬驛卒,一年多共省下68萬兩左右的白銀——事後證明,這區區68萬兩白銀恰恰成為明王朝滅亡的代價——由於裁減驛卒,李自成下崗,憤而參加農民軍,“奮臂大呼,九州幅裂”。
關於李自成起義的真實緣由,康熙《米脂縣志》明確記載:“明末李自成,銀川驛之馬夫耳。因裁驛站、饑荒,無所得食,奮臂一呼,卒至土崩,不可救!”
李自成大旗一展,饑民齊集。由於在政府部門做過事,他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其起義隊伍十來天內就發展到數千人。不屈不撓、戰鬥到底是李自成的鮮明個性。在好幾次慘烈的戰爭中,他都幾乎是全軍覆沒,一次隻剩下劉宗敏、李過、高一功等18人,又一次隻剩下50多人,換作別人早就玩完瞭。可李自成憑著堅韌不拔的意志,竟一次次咸魚翻身,東山再起,卷土重來,最後擁軍百萬,占領瞭北京,宣告瞭大明的滅亡。後世的研究者們尊他為世界500民族英雄之一、世界15位革命崛起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