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被誤解瞭近千年的《嶽陽樓記》,范仲淹的想象之作
文章分類:北宋
導讀:大傢接觸到《嶽陽樓記》都是什麼時候呢?小編第一次知道《嶽陽樓記》是上初中的時候,那時候我們上古詩課,就是學的這個,這一千古傳唱的名篇,當時背的小編可是很心酸的啊,什麼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什麼日星隱耀,山嶽潛形。當時那可是搖頭晃腦的背阿,不過別說,寫的確實挺押韻,現在看來,寫的是真的好。寥寥數詞就將四時變化的美景勾勒出來瞭。不過你們知不知道其實《嶽陽樓記》是范仲淹想象出來的呢,他自己並沒有去過嶽陽樓呢。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在這之前先簡單的介紹一下范仲淹以及滕子京。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蘇州吳縣人,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傢、文學傢。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苦讀及第,後歷任縣令、校理、通判、知州等職。但真正讓范仲淹出名的是他的慶歷新政,慶歷二年,他出任參知政事,正式開啟慶歷新政的序幕,但不久後,新政就遭到反對派的打壓,遭遇挫折,范仲淹也因此被貶出京,歷任邠州、鄧州、杭州、青州,後在上任途中病逝而忘,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