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從“信”到“霸”卻又不得好死,變革者都是悲劇嗎?
文章分類:戰國
作者:王纓
戰國中期,上天賜予瞭秦國一次偉大的機會,發生瞭一場偉大的變革——商鞅變法。
司馬光當然不會錯過這次機會,《資治通鑒》當然不會落下這次記載。
但是,對於這一偉大事件的記載和評論,司馬光卻做出瞭自己的選擇。他沒有糾纏於對變法具體內容去做分析,也沒有對變法本身妄加評判。
面對歷史留下來的資料,他的敘述聚焦在三點:為什麼會發生這場變法?變法的過程有多麼艱難?變法名垂青史,但變法者最後為什麼卻五馬分屍?
機會的降臨
公元前361年,秦國年僅21歲的國君渠梁即位瞭,他就是那位起用商鞅變法而把秦國推向強盛之路的秦孝公。
但此時,放眼黃河、崤山以東遼闊的地平線,大國仰馬嘶嘯、小國版圖裂變,年輕的君主怎麼甘心!秦孝公不能坐視秦國蝸居西隅、為人鄙視。他仰慕自己的先輩——300年前爭霸春秋的秦穆公,他渴望實現父親秦獻公已經開始的東征計劃,他要把秦國重新帶上風雲際會的政治舞臺。他向國中發出號召:“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寡人封他高官,給他土地。”
號令一出,正寄居魏國、胸懷抱負、潛心法傢刑名之學的商鞅,及時地接收到瞭信息。他欣然啟程,向西入秦,托秦孝公的寵臣景監推薦自己。當得見孝公後,交談仍然一波三折。談“帝道”,談“王道”,直聽得孝公犯瞌睡。於是商鞅最後轉向談“霸道”。對於這樣一個戲劇性的細節,司馬光直接省去前兩道,隻說瞭一句話:商鞅“說以富國強兵之術,公大悅,與議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