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皇帝削兵權皆失敗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為什麼成功瞭?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皇帝的套路,趙匡胤一張白紙搞定曹彬和潘美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的皇帝削弱節度使的權利都沒成功,而宋太祖趙匡胤用“杯酒”就成功瞭,這是為什麼呢?要考量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能夠成功,首先得瞭解趙匡胤這個“杯”子裡到底裝的是什麼“酒”,是兔死狗烹的“毒酒”,還是香醇可口的“佳釀”?
趙匡胤自己就是通過兵變奪取的政權,所以,他對軍人掌權過大有著深深的忌憚,尤其是他上位之初,就暴發瞭李筠和李重進等兩位節度使的叛亂,更加深瞭他對這個問題的憂慮,也更增加瞭他對這個問題的重視。如何讓自己的位子更加穩妥牢靠,如何消除五代以來不停重復上演的兵變,這是他上位後要做的頭等大事。
凡有大事,趙匡胤就會想到趙普。所以,961年,也就是趙匡胤登上皇位的第二年,七月的一天,他專門找來趙普,問他唐末以來,五十年間換瞭八姓十二個皇帝,如今我得天下,如何長久?趙普提出的對策是:“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於是,趙匡胤依計而行。
趙匡胤的“釋兵權”其實是分步實施的。他先從比較疏遠的將領開始,如張光翰、趙彥徽、慕容延釗、韓令坤,這四人既不是他的義社兄弟,也不是跟隨他時間很長的,甚至私交也不很深厚。因此,對於他們,手段相對簡單一點,但雖說簡單,不過也沒有虧待他們,先是,張光翰、趙彥徽分別罷去侍衛親軍司馬軍和步軍都指揮使職務。接著,免去瞭慕容延釗的殿前司都點檢一職,隨後免去韓令坤罷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職務。對這些人,都作瞭較好安排,一律到各地任節度使,加使相頭銜,給予極高的禮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