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長沙練兵,顯能耐遭羞辱,明明有反擊資本,卻視認慫為高明,你可懂得?
文章分類:清朝
有個事實不知大傢夥認同不認同,在一個環境裡,尤其這環境還很大的時候,渾身就剩一身能耐的人最終混得都比較慘。同樣的,有個道理不知大傢夥相信不相信,很多時候,機會不是能耐來的,而是忍耐來的。
為瞭把這個事實擺清楚,把這個道理說明白,咱們來聊一段曾國藩的歷史。
咸豐二年,一八五二年,時署吏部左侍郎的曾國藩到江西去當鄉試主考官,這在當時算是個肥差,換是別人,有這樣的搞錢機會應該感到很爽,但曾國藩卻很鬱悶,不為別的,隻為他自覺在京城已很難再混下去瞭。在此之前,雖然有十年七躍,連升十級的牛逼經歷,但在這牛逼的深處,曾國藩卻並不愉悅,咸豐是個有心機沒魄力的主子,京城的官場也隻是個混沌的大染缸,在這樣的大環境裡,一個有能耐並且很剛正的人能幹什麼?隻能挑刺去。然而頻繁挑刺的結果又能怎樣?隻能讓眾人覺得你是個不識時務,不知好歹的人。這就是曾國藩當時的處境,多少年寒窗苦讀終於練就瞭跳龍門的能耐,可結果隻能去挑根本挑不出來的刺。不要覺得那是當時滿清朝廷的環境不好,甭管什麼時代,隻要環境一大,十有八九都這樣,那你說瞭,練這個跳龍門的能耐還有個屁的意義。咱想說得是,意義還是有的,沒跳龍門的能耐,你幹什麼可能都沒真機會,有這能耐隻所以無法施展不痛快,那歸根到底是不知道究竟該怎麼幹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