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清銅幣宣統三年該怎麼交易出手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滿洲神童順治6歲登基時的奇異表現
近幾年“大清銅幣”成為收藏界追捧的寵兒,動輒上百萬的天價。例如宣統年造大清銅幣二分以315萬元拍出,宣統三年大清銅幣二十文以289.6萬元拍出,己酉大清銅幣中心汴字當制以271.3萬元拍出,丙午1906年)戶部大以250.4萬元拍出。
“大清銅幣”究竟是何方神聖呢?為何可以拍出上百萬的天價?
據中國錢幣史略記載,清·宣統元年(1909年)鑄已西宣統年造大清銅幣。清·宣統三年(1911年)天津度支部造幣總廠鑄幣。宣統二年(1910年)9月,度支部奏定“幣制題例”,廢兩改元,確定貨幣單位名稱為“元”,以錢為本位,一元為主幣,重庫單七錢二分。另以五角、二角伍分,一角三種錢幣,五分錢幣及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種銅幣為輔幣.
清代機制銅圓的鑄造始於1900年(清朝光緒二十六年),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鑄造流通時間盡管隻有十餘年,但其鼎盛時期全國共有十七省二十局開機鑄造銅圓。如以細微區別劃分,其版式在千種以上。因此當代銅圓收藏愛好者以收集到十大名譽錢幣之“大清銅幣”為較大樂事。
清代當十銅圓鑄造之初,清政府並沒有對銅圓的紋飾圖案,作嚴格的規定。因此,各省局所鑄銅圓盡管其幣背皆采用龍型圖案,但龍型各異,種類繁多。初入門的銅圓收藏愛好者,在按鑄地省局名,按年號,按材質分門別類收藏當十銅圓時,尚容易分辨,而按龍圖區分,則相對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