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除瞭嵇康還有誰 他們為什麼能名留千古
文章分類:曹魏
你也會想看的:史上真實的曹真:兩次擊敗過諸葛亮的名將
在一千多年前的魏晉交替之際,政治黑暗,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就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有七位骨鯁風度的年輕人不滿於當朝的血腥統治,帶著自己的真性情隱逸於竹林之下,談酒賦詩,肆意酣暢。
當政治頹廢促使富有強烈現實針對性的隱逸觀念深入人心,當“天子不得而臣,諸侯不得而友”的隱逸成為漸具獨立自由意識的士大夫們一種內心沖動時,“隱”已悄然轉換為“賢”的代名詞,成為世人爭相效仿的“偶像”,故而,世人們帶著羨慕和崇敬之情,為這群遺世而獨立的年輕人冠以“竹林七賢”的名號。
南朝宋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中對竹林七賢有詳細的記載:“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瑯琊王戎。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七子雖同遊於竹林之下,但亂世之中,七個人的政治抉擇幾乎囊括瞭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安身立命的所有選擇,有人擁魏,有人附晉,可以說曹馬之爭改變瞭他們每個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