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留美幼童中途撤回 僅有詹天佑等2人大學畢業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北洋有三傑,為什麼隻有段祺瑞一人受到重用?
留美幼童
清同治十一年七月九日(公元1872年8月12日),上海港。一艘輪船啟錨瞭。船上30名統一著裝的中國幼童向碼頭上送行的親人揮手惜別,分外惹人註意。他們中很多人連縣城都沒去過,但現在即將遠行,目的地是傳說中的美國。
被曾國藩稱為“中華創始之舉,古來未有之事”的官派學生留洋活動,至此拉開瞭序幕。對這個有著悠久文明,向來把異國篾視為“夷”的國傢來說,邁出這一步並不容易。
首先不能不說,在對華交往中,美國是當時西方列強裡不良記錄最少的國傢,清廷對美國有一種信任感。
其次要談到“蒲安臣條約”。蒲安臣於1861年至1867年擔任美國駐華公使,任內因主張對中國采取合作政策,並調停瞭中外多起外交紛爭,成為第一個對清政府具有重大影響的外國公使,離任後還被清政府聘為出使大臣,委托他代表中國政府訪問歐美。1868年7月28日,在赴美訪問中,蒲安臣與美國國務卿簽訂瞭“中美天津條約續增條款”,世稱“蒲安臣條約”。條約規定,兩國公民有居住、入學互惠權利。中國派遣留學生赴美學習即奠基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