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范仲淹創立的“范氏義莊”為何持續瞭800多年?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楊靜榮回應馬未都:宋朝可以燒出“司馬光砸缸“中的大缸
大傢熟知的“范氏義莊”,是北宋范仲淹在其原籍蘇州吳縣捐助田地1000多畝設立的。後經其子范純仁等後代子孫努力經營,使義莊維持下去,一直到清朝宣統年間義莊有田5300畝,且運作良好,共持續瞭八百多年。義莊田地的地租用於贍養同宗族的貧窮成員。他們訂立瞭義莊章程,規范瞭族人的生活。據稱,范氏義莊是中國慈善史上的典范,它是最早的傢族義莊,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國史料記載的第一個非宗教性民間慈善組織。
范氏義莊的出現和持續,在我國慈善史上具有相當啟示性意義。
傢族的就是社會的。現在方興未艾的傢族基金會,其所承負的社會建設功能,已遠遠超過范氏義莊的范疇。但其基本點是一致的,就是通過傢族的努力和貢獻,為傢族提供保障,為社會減負,這也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隻有人們擔當瞭傢族的責任,同時也就盡瞭一份社會責任。不能忽略傢族的作用,不能忽略局部的貢獻與改善。
慈善是一種社會文化認同。范傢八百年堅守義莊,有傢族文化的傳承,更有慈善文化的認同。在大力發展我國慈善事業的今天,若說規范是第一位的,莫如說文化認同是第一位的。有瞭慈善心,才會有行動,才會去努力做好。因此慈善理念進入課堂,慈善文化深入人心,是發展慈善事業必經之路。要有意而為,盡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