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為明熹宗伸冤,他也算是一代天驕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處女皇後張嫣為何會成為宮鬥的犧牲品?
在我國漫長的封建時期,皇帝的人選是非常重要的,他相當於海上行船那掌舵的船長,決定著這艘船前行的方向,船是否能夠在瞬息萬變的海面上平穩前行,與船長的經驗和智慧不無關系,同理,一個王朝的最高權力者,是否能夠運籌帷幄,直接決定瞭王朝的發展方向,這也就是為何我國古代人民如此盼望“明君”的原因瞭。
青年時期的明熹宗英氣勃發,崇敬抗敵英雄,喜歡騎馬射獵和觀看武戲,“多點嶽武穆戲文”。他的個人品性優良,孝敬父母,尊重師長、善待發妻,友愛兄弟。在鑄造新錢時,仰思父親明光宗的泰昌年號尚未鑄錢,遂命與天啟錢分鑄,流通同時,以資紀念,“民間有恭睹泰昌錢而墮淚者”。明熹宗“留心大體”,每天早晨都要親自處理國傢大事——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每晨奏先帝覽文書”,“先帝禦筆親改”,進行拍板決策。即使明熹宗在忙於椎鑿髹漆的時候,對國事奏報也不忘“傾耳註聽”。當後金入侵期間,明熹宗“日夜焦思”,“憤激深慮”,經常命東廠遣人詣山海關門,具事狀奏報,名曰“較事”,直接掌握遼東前線的動態和情報。他曾經禦筆親書“輔朕為仁明之主”七個大字賜與臣下,以此來表達求賢和勵志之心。據《明熹宗實錄》記載,天啟元年1621)十二月,內閣首輔葉向高在奏疏中稱贊說:“我皇上聰明天縱,朝講時臨,真可謂勤政好學之主矣”;“嘗見皇上發擬本章,每多傳諭,以此仰窺聖心留神庶政”;“皇上尤於燕閑遊豫之時,覽觀經史,深戒怠荒,此宗社蒼生之大幸也。”這些史實足以令那些污蔑明熹宗一心貪玩、不理朝政的謊言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