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我曾經無知地認為魯迅是一個糟糕的作傢
|社會 生活 公益|一個人和他真實的觀點
一個在中國傢喻戶曉的詞匯
我想說說小時候的“魯迅”,我所說的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魯迅”。那時的“魯迅”不再是一個作傢的名字,而是一個在中國傢喻戶曉的詞匯,一個包含瞭政治和革命內容的重要詞匯。
文革是一個沒有文學的時代,隻是在語文課本裡尚存一絲文學的氣息。可是我們從小學到中學的課本裡,隻有兩個人的文學作品。魯迅的小說、散文和雜文,還有毛澤東的詩詞。我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十分天真地認為:全世界隻有一個作傢名叫魯迅,隻有一個詩人名叫毛澤東。
我想,魯迅應該是過去那個時代裡最具批判精神的作傢。一九四九年新社會開始瞭,同時需要對此前的舊社會進行無情的鞭撻,於是魯迅那些極具社會批判意義的作品成為瞭揮舞的鞭子。我們從小就被告知,萬惡的舊社會是一個“吃人”的社會,其證據就是來自於魯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說《狂人日記》,虛構作品中一個瘋子“吃人”的囈語被當時的政治需求演繹成瞭真實的社會現狀。語文課本裡魯迅的其他作品《孔乙己》、《祝福》和《藥》等等,無一例外地被解讀成瞭揭露舊社會罪惡的范本。當然,毛澤東對魯迅的欣賞至關重要,讓其名聲在後來的新社會裡飛黃騰達,享受到瞭三個偉大——偉大的文學傢、偉大的思想傢和偉大的革命傢。這位一九三六年去世的作傢,其影響力在一九六六年開始的文革時代達到瞭頂峰,僅次於毛澤東。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時候幾乎每篇文章,無論是出現在報紙上廣播裡,還是出現在街頭的大字報上,都會在毛澤東的語錄之後,引用魯迅的話。人民群眾的批判文章裡要用魯迅的話,“地富反壞右”交代自己罪行的材料裡也要用魯迅的話。“毛主席教導我們”和“魯迅先生說”已經成為當時人們的政治口頭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