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北宋沈括高度重視的“耳鑒”,今日仍然盛行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為什麼說現代的達康書記,就是古代的“拗相公”王安石?
本文大概
1800
字
讀完共需
6
分鐘
耳鑒之風並不自今日始。不能說世多愚氓,但藝術的欣賞和鑒別的確不是所有人都與生俱來就悉備於己身的。這是一種修養,一種磨礪,一種須得懂得藝術門類和門類史的漸進的積累,還有天生的稟賦。當然,師友的傳授熏染,也加深著這種對藝術認知的修養。雖然如此,藝術鑒賞能力也非都能得到提高。除去藝術觀點的差異,高下雅俗之別到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存在的,天資在這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此,聽別人說好說歹說方說圓說朱紅說墨黑的耳鑒就不可避免瞭。如果僅僅如此則也罷瞭,為害甚巨的就是這種耳鑒總與藝術品的價格掛鉤,而與藝術的價值背離,捽紅滅黑,是真正高雅優秀的藝術品蒙塵受屈,從而也使耳鑒者及外行蒙受損失。其實這就是名氣和價錢的關系,非具眼者不可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