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勝將軍薛仁貴一生隻敗這一次 到底是因為啥?
文章分類:唐朝
說起薛仁貴這一生,可謂是傳奇啊,當年他首戰高句麗一戰成名,三箭定天山長歌入漢關,到瞭年老的時候一脫帽子僅憑名聲就嚇跑敵軍,當年的他也是久戰沙場,一生功名無數。但是在他傳奇的一生中卻有一個污點,是他一生都抹不去的,就是青海大非川大敗。那麼此戰戰敗的鍋真要薛仁貴來背嗎?
吐蕃進軍西域,56歲的薛仁貴負責這次戰役,當時的副將是唐初名將郭孝恪之子郭待封,在這場戰爭之前,薛仁貴就和郭待封商量,“烏海(今青海光海縣西南苦海)路途險遠,車輛很難通行,如果帶著大批糧草裝備前進的話,費時費力,而且那個地方不適合長時間待,薛仁貴就希望郭待封帶著糧草在這裡等著,薛仁貴自己帶著部隊輕騎快點打敵軍,這樣就更快班師回朝瞭。”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啊,薛仁貴這樣做不是錯誤的嗎?原來薛仁貴有更高的計謀,薛仁貴自己帶領騎兵跑到敵方陣營裡,敵軍判斷薛仁貴的速度,就會知道糧草在後面,這樣他們就會集中兵力攻打郭待封,而郭待封呆的地方正好是易守難攻之地,可以抵擋一段時間,等薛仁貴殺瞭敵軍一隊兵力以後立馬掉頭支援,這樣兩面夾擊,一舉消滅敵人。這才是薛仁貴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