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把宋真宗給徹底耍瞭
檀淵之戰寇準的一大賭註成就瞭名相地位。從五代十國的混亂中建立起來的宋朝,遠沒有漢唐一統天下的雄風與霸氣,北方遊牧民族自從漢武大帝征伐匈奴後,喪失元氣,自漢朝到隋唐幾百年間再也沒有與中原漢族爭鋒的能力,但自唐中後期以來,特別是安史之亂後,軍閥混戰,割據自立,五代十國由少數民族為皇帝的國傢不在少數,雖然後來大都滅亡,但隨著中原漢族的分裂,征伐不斷,北方少數民族崛起,他們不斷的經過整合,統一。興起瞭新的民族,最為著名的當屬契丹,女真,這兩大少數民族繼承瞭匈奴滅亡後的兇悍作風,以騎兵為主,形成瞭與中原漢族對抗的能力宋朝建立後,消滅瞭中原的幾個割據政權,太祖趙匡胤曾經幾次北伐,但都以失敗而告終,太宗趙光義雖然消滅瞭北漢,但對以契丹族為主的遼國,始終采取守勢。兩代皇帝都敗在瞭遼國,這與當時宋朝的政策方針有關自從趙宋王朝建立以後,為瞭鞏固統治,就把主要力量放在對內鎮壓方面。北宋的前兩個皇帝太祖、太宗均把外族入侵視為“盱腋之患”,而把人民“謀反”和軍事政變,看作“心腹之患”。因此,趙宋王朝的一系列法度,大多是針對防范內患而制定的。這樣一來,北宋政權的絕大部分力量都消耗在對內控制上,而對於外部強敵契丹,卻表現得異常軟弱。契丹是10世紀初至12世紀初由契丹族耶律氏在我國北方建立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後稱遼。唐末五代,中原割據混戰,契丹借機迅速發展。宋太祖時,遼朝正值穆宗耶律景在位,耶律景沉湎於酒色,不理國事,對宋采取保守戰略。宋太祖乘機得以發展勢力,平定瞭南方的割據政權。等到遼景宗耶律賢即位,遼的國力一時尚未恢復,因此還能與宋相安。在這兩次戰爭中。從此北宋朝“守內虛外”的傾向就更加嚴重,宋朝廷內消極妥協的情緒也因此而日益增長。契丹騎兵間歲南下,河北大平原經常遭受侵擾,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遭到嚴重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