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瞭75萬兩銀子,道光帝讓大清付出慘痛代價,差一點就改朝換代瞭
文章分類:清朝
咸豐皇帝繼位時,時年20歲,這正是最有開拓精神的時候。然而他生在錯誤的年代,很不幸道光去世時並沒有給他留下一個鐵打的江山,而是一個滿目瘡痍的爛攤子。盡管咸豐上臺後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效果卻不明顯,這根源其實就在於國庫,在於白花花的銀子。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時,在大清的南方,太平天國運動正在消耗朝廷的有生力量,對於大清來說,對外戰爭大傷瞭元氣。加上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又未能反思和改革,致使自身的體制性問題更加嚴峻,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一場農民起義的到來似乎並不讓人吃驚。
表面上看,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於咸豐元年,似乎和已經死去的道光扯不上什麼關系。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是一場醞釀數年才爆發出的起義,所以與道光帝有著直接的聯系。客觀公正的講,道光皇帝執政的後期清朝的政治日益腐敗,民生更加艱難,社會矛盾越來越激化。
而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與道光帝的一項經濟決策有關。那就是“清積欠”。所謂的“清積欠”就是各省歷年來欠國庫的錢糧,這種情況各朝各代都有,就連康熙、乾隆鼎盛的時候也照樣存在,可是在道光的時候,積欠已經到瞭嚴重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