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揭秘勾踐臥薪嘗膽之後的歷史真相,范蠡的做法堪稱高明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筆者註】本章指出瞭提高人民道德品質的方法,也是對國君和社會上層人士提出的行為規范。意思是說,社會上層人士做到慎終、追遠,人民也會上行下效,時間長瞭,就會培養起良好的道德品質。
慎終、追遠是什麼意思呢?李澤厚先生譯為:認真辦理父母喪事,追懷、祭祀歷代祖先,其譯文應是參照朱熹的《朱註》朱熹《四書章句集註》,以下簡稱《朱註》)翻譯過來的,《朱註》的解釋是“慎終者,喪盡其禮。追遠者,祭盡其誠。”
筆者認為,朱熹的解釋並不符合曾子的本意,按照字面意思,本句可以譯為:謹慎處理好每一件事情的結局善始善終),追思遠去的歷代興亡史鑒古知今),人民的道德品質就會逐漸得到提高。也就是說,慎終、追遠這二條要求是對與民相對的社會上層人士提出來的,上層人士認真辦事,吸取前代的興亡教訓,民間百姓也會受其影響。即使按照朱熹的理解,慎終之意應是謹慎處理人的後事,絲毫看不出有辦喪之禮的意思,追遠之意應是追懷歷代祖先,也看不出一定要搞祭祀。由此推斷,朱熹生活的宋代非常重視人的喪葬之禮和祭祀儀式,所以,朱老先生就將慎終二字演繹成喪盡其禮的意思,將追遠二字演繹成祭祀祖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