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民間故事:介子推割肉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齊桓公與蔡姬鬧矛盾莫名其妙引發瞭一場戰爭
圖片來源新華網)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瞭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瞭,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隻吃涼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