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與英國:倫敦化險為夷,革命思想成熟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張作霖八個兒子的人生結局:各有喜悲
倫敦波特蘭街49號,是一座由英國著名建築師羅伯特·亞當設計的新古典主義建築,1877年成為清政府駐英公使館。現在,這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英國大使館。在這座建築的三樓,有一個很小的房間,被命名為“孫中山先生蒙難紀念室”。孫中山30歲那一年,曾在這間鬥室內被關押瞭12天。
這個房間的中央安放著孫中山先生的半身銅像,銅像上方懸掛著一個牌匾,上書“孫中山先生蒙難室”,是胡耀邦1986年訪問英國時題寫的。房間另一側的一張桌子上,擺放著一個英國人的半身銅像,他就是孫中山在香港學醫時的老師康德黎,他也是孫中山的救命恩人。
孫中山與英國的故事發生在1896年。這一年9月30日,孫中山從美國乘船到英國利物浦後轉乘火車抵達倫敦。那時,孫中山發動的第一次廣州起義失敗,他被清政府懸賞通緝。10月11日早上,孫中山離開寓所準備去探望他在香港西醫書院讀書時的英國籍老師康德黎,“巧遇”瞭一個“同鄉”,這位“同鄉”熱情邀請他到傢中“吃茶”。當他們來到波特蘭街49號時,大門突然打開,孫中山被挾持進清政府駐英公使館,關押在三樓一間窗上裝有鐵欄的小房間裡。原來,這位“同鄉”是清公使館派來誘捕孫中山的官員鄧廷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