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看盡長安花"如何成為孟郊的讖語
文章分類:唐朝
科舉,即分科舉人,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隋煬帝時設置明經、進士二科,明經科重在經義,進士科重在試策,這是科舉制度的開始。唐承隋制但又有所改變,明經考試重帖經墨義,進士考試則註重詩賦。明經科隻要熟讀經傳便可以考中,進士科則需要具備相當的文學才能,所以進士及第很受人推重,“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另外,由於進士科錄取的名額極少,所以黜落的士子相應較多,唐代詩人孟郊就遭遇過落第的厄運,並寫下瞭不少落第詩。
孟郊,湖州武康人,一生窮愁潦倒,作詩多苦吟。其苦吟的內容主要是生活的貧苦、世態的炎涼以及科場的失意。據現代學者范新陽的研究,孟郊曾“十七年間六落第”。有道是悲憤出詩人,孟郊落第的痛苦轉化成瞭源源不斷的詩情。在《落第》詩中孟郊說道:“曉月難為光,愁人難為腸。誰言春物榮,獨見葉上霜。雕鶚失勢病,鷦鷯假翼翔。棄置復棄置,情如刀劍傷。”孟郊以雕鶚自詡,卻不料科舉落第;而那些“鷦鷯”般不學無術之徒,通過旁門左道卻時運亨通。所以孟郊覺得天地失色,曉月無光,連萬紫千紅的春花都帶著嚴霜,這種表述從側面折射瞭孟郊落第後的痛苦;而“情如刀劍傷”一句,則是正面陳述其撕心裂肺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