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歷史演變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水煮日報第510期:武昌起義中的黎元洪
孫中山明確地反對帝國主義的思想,是在五四運動以後形成的。五四運動的發生,是直接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黎和會對中國的不公正態度,也就是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不公正態度。在往後孫中山自己的革命實踐中,不斷地遇到帝國主義的阻撓。大量的事實表明,帝國主義支持反動軍閥,危害中國主權,壓迫中國人民。這是孫中山反對帝國主義,爭取獨立、統一,建立民主的中華民國的民族主義思想達於成熟的現實基礎。
在孫中山反帝建國的民族主義思想成熟起來的同時,其民族主義便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這個階段的民族主義,是以建立世界各民族平等相處的國際新秩序為基本目標。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思想的這一演變,同樣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有密切的關系。
孫中山說:“自歐戰告終,世界局面一變,潮流所趨,都註重到民族自決。我中國尤為世界民族中底最大問題。”何以說中國尤為世界民族中的最大問題呢?孫中山說:“在東亞底國傢,嚴格講起來,不過一個暹邏,一個日本,可稱是完全底獨立國。中國……幅員雖大,人民雖眾,隻可稱個半獨立國罷瞭。”到瞭20世紀20年代,世界上原來處於帝國主義列強壓迫下的許多弱小民族都已紛紛獨立,而像中國這樣的一個大國,卻還隻是一個半獨立國,豈不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嗎!這種認識反映出孫中山對中國民族革命任務的世界性意義有充分的瞭解。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孫中山的民族主義之所以能夠進達一個新的階段,是與俄國革命有密切關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