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為何化名“中山樵”?
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原名不叫“中山”,幼年時名帝象,稍大一點取名文,字德明,號日新。1886年改號逸仙日新的粵語諧音),以後在廣州、香港、澳門學醫、行醫,以及在歐美各國從事革命活動時,都用“逸仙”名。直到1897年在日本進行革命活動時,化名為“中山樵”,孫中山的“名”由此而來。1896年10月,孫逸仙倫敦脫險後,於1897年8月到達日本橫濱,住好友陳少白寓所。日本友人宮崎寅藏與平山周都讀過孫逸仙的《倫敦蒙難記》,為之傾倒。得知孫逸仙到達日本橫濱的消息,立刻去拜訪孫逸仙。大傢暢談大事,一見如故。第二天,孫逸仙前往東京有樂町回訪平山周,再次闡述瞭自己到日本的目的,“欲以救支那四萬萬之蒼生,雪亞東黃種人之屈辱”,望能得到日本仁人志士的支持,平山周聽瞭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