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是虛無主義者嗎?
吳根友教授
莊子論“真人”與“真知”關系命題的現代詮釋
文|吳根友
千百年來,《莊子》一書一直成為中國思想傢們不斷獲得新的思想啟示意義的寶庫。今天,在比較哲學的視域裡,《莊子》一書中的諸多哲學命題將會獲得更加廣泛的現代意義,進而對當今人們生活方式產生極有價值的啟迪意義。本文將著力闡發《莊子·大宗師》篇“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命題的現代啟示意義。
首先要提示的是,《大宗師》篇所說的“真知”,並不是現代自然科學意義上的“真知”,而隻是相當於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裡價值意義上“真知”,因而也可以稱之為“價值真理”。海德格爾在《真理的本質》On the Essence of Truth)一文中曾經提到過各種真理,如有實際生活經驗的真理,經濟運算的真理,技術考慮的真理,宗教信仰的真理等。如果仿照海德格爾的說法,我們也可以將“真知”分為不同類型的“真知”。在本文中,筆者將莊子所說的“真知”,暫時命名為“價值的真知”。當莊子說“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的哲學命題時,他其實是在說,這種價值的真知始終與人如何根據道的要求選擇適當的生存方式緊密相關。由此,我們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莊子為何要將“真知”奠定在“真人”的基礎之上。因為,價值的真知並不具有自然科學知識超越時空、純粹的客觀標準,它總是與人在具體的社會條件下的真誠的生活狀態密切相關。因此,這種“價值真知”其實始終處在一種不斷地解蔽過程之中。筆者對此句話所作的現代性解釋,當然得力於現代哲學把真理看作是一個過程的思想啟示。沒有這種過程論的真理觀,就很難發現莊子這句話中蘊含的現代意義。簡略地考察歷史上一些大的思想傢及時賢對此句話的註釋就可以看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