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財靠智,大財靠德—-范蠡
文章分類:春秋
原標題:小財靠智,大財靠德—-范蠡
范蠡出身貧民,自幼聰穎好學,常常語出驚人。年輕時的范蠡很落魄,鬱鬱不得志。因為思想太超前,觀點不被常人接受,反落得“癲瘋”之名。20歲時結交文種,兩人無話不談。經過磋商,一致認為“窩”在南陽沒前景,遂同赴紹興。
到瞭紹興,在會稽山麓找到越王勾踐,彼時勾踐剛在吳王夫差那裡吃瞭敗仗。落難之際,有人來投,求之不得。一夜暢談,投機融洽。范蠡分析政治、經濟、軍事形勢,認為實現越國復興,唯有忍辱負重,等待時機。勾踐采納瞭他的建議,范蠡因此被拜為上大夫,進入“政治局常委”之列。
在范蠡的建議下,勾踐以自己為人質,換取越國的存活,范蠡“伴王為奴”。三年間,他同勾踐夫婦同作同息,粗食、佈衣、臥薪、苦役,無論環境怎樣艱苦,都不忘君臣之禮,時刻敬主護主,不離不棄,並開導勾踐正確面對現實,心懷傢國,忍辱負重,委曲求全,終於換取瞭君臣安全返程。回國後,范蠡向越王提出“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20年滅吳戰略。懇求頒佈生育令,免谷稅令,擴充兵源,發展國力,韜光養晦,整修軍備。其間,勾踐數次企圖雪恥,都被范蠡舍命勸止。經過20年的勵精圖治,越國日漸強大,而吳國窮兵黷武、內憂外患,見時機成熟,范蠡遂建議勾踐發兵一舉滅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