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為何火災頻發?隻因趙匡胤立國之初定下一條祖訓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梁山好漢中的的叛徒,排名倒數,白勝都做過什麼事?
宋太祖趙匡胤立國之初即宣佈,國傢受周禪,周為木德,木生火,因此宋當以火德王,色尚赤。國子博士聶崇義上疏提出:“皇傢以火德上承正統,膺五行之王氣,纂三元之命歷,恭尋舊制,存於祀典,伏請奉赤帝為感生帝,每歲正月,別尊而祭之。”聶的上書立即得到瞭趙匡胤的批準,宋廷專門為“感生帝”在開封南郊設高七尺、廣四丈的祭壇,每年正月祭祀。
到後來,四時祭祀火神就成瞭宋廷祖制,任何違背火神象征和侮慢火神的行為,都屬十惡不赦之罪。
然而,火神似乎並不領趙官傢的情,時不時在各地肆虐一把,有宋一代三百餘年間,大型火災就有二百餘起,平均一年半一起特大火災,火災損失最為嚴重的就是首善之區的京師。其中,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四月二十三日夜晚發生的這一起火災,損失最為慘重,史料對這次大火有著詳盡的記載。